围绕“公交优先”话题,市人大常委会调研组对城乡运行管理情况展开调研,建议—— 加强规划建设 落实补贴机制 更好更快优先发展公交(配图)
日期:2014-11-18 浏览

 

 

我市首条乡镇公交线路——那大至雅星开通,解决雅星镇群众出行难问题,成为许多村民进城的首选。记者 冼贺 摄

 

        据《今日儋州》消息  围绕“公交优先”话题,历时六个月、由市人大常委会专项调研组实施的“关于我市城乡公交运行管理情况的调研报告”首次公布,报告指出,我市公交规划滞后、运营秩序混乱以及缺乏科学监管措施等问题,并根据城乡公交发展现状提出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形成政府补偿补贴长效机制等具体建议。这是近日记者从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上获悉的。

        □ 问题 
        那大城区公交:公交规划较为滞后,公交营运混乱、政府补贴机制未形成

        通过实在调研、听取人大代表和普通市民的意见,调研组指出,我市公交现存的问题,主要是因为我市过去缺乏公共交通专项规划,导致城区道路缺乏系统专业规划,路网结构、布局不合理,功能不清晰。此外,老城区许多道路狭窄,难以形成合理畅通的道路网络,公交车首末站停车场严重缺乏、公交路线图标示不清、指示不明等因素都是制约我市公交快速发展的原因。 
        调研报告显示,我市至今仍没有制定相应的实施办法或贯彻意见,是导致交通主管部门对运营不规范问题无法遏制、出现管理漏洞的症结所在。那大城区现有公交企业三家,利益分散,经营矛盾大,不利于公交资源的优先配置和行业监管,是我市公交运营秩序混乱,缺乏监管措施的具体体现。 
        报告称,公交企业经营困难,还与市政府财政投入不足有关。由于公交线路里程长,经营成本高,经营压力大,燃油价格、人员工资、维修成本等不断上涨,仅燃油就占整个公交车营收的84%,剔除国家燃油消耗补贴外,公交公司亏损大,而政府又未能建立长效补贴机制。目前,我市三家公共汽车经营公司存在政策性亏损项目没有被纳入补贴范围,比如中小学生享受半价优惠、老人凭优待证免费坐车等。

        农村公交:农村道路路面狭窄、实载率严重不足、企业经营压力大等。

        对于农村公交的发展,报告根据对普通民众意见调研指出,农村道路路面狭窄、实载率严重不足、企业经营压力大等问题极大制约了农村公交的发展。 
        首先农村道路建设时由于受环境限制,大多数是3.5米宽的水泥路,路两旁有树木、沟渠,存在行车难、会车难等情况;其次,农村群众大多数习惯选择骑电动车、摩托车出行,导致农村公交实载率严重不足;再者,部分农村公交线路与农村客运线路重叠,且票价低,这些因素都造成了企业运营压力较大。

        □ 建议 
        对那大城区公交建议: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形成政府补贴长效机制

        一要增强“公交优先”意识,促进公交良性发展。将公交站场工程纳入新建道路、新建住宅小区、大型公共活动场所等项目配套建设的重要内容,同步建设公交场站、停车场等公交设施,实行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竣工、同步交付使用;建设规范公交停车场、各路公交车的始发和终点站场以及调度室等基础配套设施。二要加强监管,提升公交企业服务水平,尽快制定我市《城乡公交运行管理暂行办法》,明确我市公交发展的指导原则、政策支持、管理体制、资源配置、服务规范和监管执法,集中整治违法占道停车或经营等问题,着力解决市民反映突出的营运时间问题,将公交专项补贴资金列入年度财政预算。 三要加大宣传,广泛利用报纸、电视等媒体全方面宣传公共交通事业的重要性,以及党和政府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政策和法规,积极引导广大群众改变日常乘车习惯,选择公交车出行。

        对农村公共交通建议:支持鼓励当地民间资本从事农村公共交通事业。根据我市农村的特点和实际,因地制宜,分步推进农村公交事业发展。 
        一是对具备客流量大、道路状况良好等条件和群众需求迫切的镇村,支持和鼓励当地民间资本从事农村公共交通事业,其运营模式可参照海头镇农村公交试点模式。二是对运距较远,客流量不大,路况较差的镇村,要充分调研是否能发展农村公交,避免造成资源过多浪费。三是市交通主管部门在对农村公交线路设计和审批时,应尽量避免与农村客运班线现有线路重叠,防止冲突。四是市政府要科学制定农村公交发展方案,降低民间企业准入门槛,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记者冼贺  编辑王霞